<rp id="ea7hj"></rp>
<rp id="ea7hj"><acronym id="ea7hj"><u id="ea7hj"></u></acronym></rp>

      <ol id="ea7hj"></ol>
      <span id="ea7hj"><track id="ea7hj"></track></span>
    1. <rp id="ea7hj"></rp>
      <rp id="ea7hj"></rp>
      時間
      更多
      首頁 >> 教育 >>教育 >> 馬上評|“數1萬粒米”是奇葩作業嗎?關鍵看考察什么
      详细内容

      馬上評|“數1萬粒米”是奇葩作業嗎?關鍵看考察什么

      1665731081420499.jpg

      網絡視頻截圖。

      近日,江西宜春一家長稱,孩子的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:數1萬粒米。于是,全家一起出動,和孩子認真數米。家長將數米過程拍成視頻,并表示:不管老師會不會檢查,態度要端正。

      家長的言行,顯示出對一家人表現的滿意,可能還多少帶點“求表揚”的意味。只不過,網友評論的畫風差異很大。有人認為,這一家人的思維“太僵化了”,老師布置這一作業,肯定不是讓你真的一粒一粒去數,而是讓孩子在面對困難任務時,學會動腦筋、想妙招、使巧勁。也有人認為,數學就該是嚴謹的,老師說數1萬粒米,學生就應一粒一粒去數,不能想別的法子“糊弄”。

      由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出發,網友給出了各種腦洞大開的創意解題法。另一些人則堅稱,如此操作是投機取巧,不嚴謹。雙方吵得熱鬧。

      不得不說,如果放在幾年前,多數人大概傾向于認為數1萬粒米是典型的“奇葩作業”。之所以現在爭議雙方勢均力敵,主要是網友們看待問題的態度趨向于理性和包容了,因為很多人發現,在此事件中,一個關鍵性因素是缺席的:老師布置這一作業,意圖是什么?說得更明確點,是為了考察學生什么?

      如果真是為了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嚴謹,在枯燥的數米過程中磨練耐心,最終收獲戰勝困難的喜悅,那么,一粒一粒地數就是重要的,甚至是必須的。相反,如果是為了考察學生靈活變通的能力,那么“硬數”就成了要避免走入的死胡同。問題在于,老師在布置作業時,應當以恰當的方式明確告知。當然,不排除老師說了,小學生理解有誤或傳錯了話的情形。這時候,家長找老師核實,確認出題意圖和要考察的知識點就很重要。

      但現在,找不到透露這一關鍵信息的任何線索。這讓網友們的評論,只能依靠腦補加常識,得出論斷。但這并不總是靠譜的。比如,很多人堅信老師是想讓學生想出“聰明法子”解題,但一個反證是,幾年前廣東佛山一小學老師也出過同樣問題,在家長咨詢“怎么數”時,老師明確表示“一粒一粒地數”。

      近些年來,關于“創意作業”“奇葩作業”“不合理作業”的爭論時有出現,癥結正在于它們的邊界和區分標準,往往是主觀的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感。不可否認,有不少教師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、優化教學效果、體現課程創新,會在作業設計上極盡巧思,不按常理出牌。但從存好心到有成效,中間還有不少的環節和工作,包括清晰的考核目標、專業的題型設計、科學的作業量控制,以及事后必要的查漏補缺等。

      此外,還有一個存在已久的爭議點,即讓家長深度參與孩子作業,合適嗎?合理嗎?很多父母對孩子的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多有抱怨,這不難理解,但數1萬粒米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——不管是真數還是巧數,任務都可謂艱巨,不能苛責家長忍不住幫忙。還是那句話,老師應當事先說清楚,作業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,還是鼓勵全家一起參與的親子教育小游戲。

      不讓學生被不合理作業所困,不讓家長被孩子的作業折騰,這是教育主管部門早已明確并有制度加以保障的。在社會鼓勵創新、對創意作業越來越歡迎的語境下,教育工作者更要以責任心和專業度,讓布置作業和完成作業的過程回歸初衷,科學、務實,教育才能更健康。

      來源:澎湃新聞

      如有侵權  請聯系刪稿

      技术支持: 善建站 | 管理登录
      XX欧美性爱
      <rp id="ea7hj"></rp>
      <rp id="ea7hj"><acronym id="ea7hj"><u id="ea7hj"></u></acronym></rp>

          <ol id="ea7hj"></ol>
          <span id="ea7hj"><track id="ea7hj"></track></span>
        1. <rp id="ea7hj"></rp>
          <rp id="ea7hj"></rp>